工作动态 WORK TRENDS
国家教材委员会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作出重要工作部署

2024-01-03

2024-01-02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整体提高大中小学教材质量,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教材管理,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近期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开展系列行动。  系列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强化教材建设支撑等关键问题,着力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修订,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强化资源建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进课程教材。二是提升中小学教材编修质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建设支撑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的系列教材,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促进教材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才培养需求。三是落实部门、地方、学校、出版单位职责分工,健全教材使用监测、问题监督和处置、责任追究、引导激励等机制,提高教辅读物出版质量,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四是加强教材队伍建设和教材研究工作,加强教材建设经费保障,强化教材建设支撑。  下一步,国家教材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主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条件保障,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督促落实,注重宣传引导,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

2023-11-06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请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李强总理、丁薛祥副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密切配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意见》确定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下面,我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改革进展及成效2014年以来,分五批指导29个省份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推动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公平。一是提升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将全国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二是增加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学生考入重点高校人数。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录取近110万人。三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截至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随迁子女占比达96.6%,2013年以来累计已有207万名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了高考。加强“高考移民”综合治理,严格审查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二)改革中小学招生方式,着力破解择校难题,实现与“双减”政策同向同行。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指导各地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的地方,稳妥推进多校划片、随机派位方式入学,大幅降低择校热。二是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科开考,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减少考试次数。取消中考考试大纲,不断提高中考命题质量。三是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升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切实做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在有关部门监督下,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等中考加分项目。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将部分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三)改革高考考试科目和评价方式,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新高考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又注重培养兴趣特长。一是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保证高中学生基本学业质量。将国家规定的14门高中课程全部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二是新高考实行部分科目可选,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新高考采取3+3或3+1+2的选考模式,除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考科目外,可选择的科目组合从原来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转变为20种或12种科目组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三是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突出过程性评价。各地建立省级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表现,强化公开公示,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高校将评价结果作为强基计划等招生的重要参考。四是推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整体联动,为教育生态带来新变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改革省份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选课选考、成长成才。(四)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转变。一是强化在高考命题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查融入试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二是突出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三是加强考教衔接。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命题,降低机械刷题收益,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四是加强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加强对新高考省份选考科目自主命题的指导,组织命题队伍培训,开展试题评价,不断提升命题能力。(五)优化招生专业结构,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一是加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指导高校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不断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二是启动实施强基计划。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20年启动实施强基计划,探索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入校后,对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39所试点高校每年招录6000余人,学生质量得到各方面充分肯定。三是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超常规选鉴通道。设立清华大学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物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计划,推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六)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分类考试、分类选拔。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打破一张高考试卷考所有学生的模式。近年来,职教高考录取人数占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比例,从2014年的约20%增加至2023年的60%以上,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七)改革考试招生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依法治考、依法治招。一是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先后开展两轮高考加分改革,取消了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所有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精准确定少数民族加分范围。二是加强和改进艺术体育类招生。大力推进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和体育专项全国统测,严格考试标准,严控组织校考的高校及专业,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完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评价模式,稳步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三是改进统一招生录取方式。推进所有省份实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减少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推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考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提升志愿满足率。平稳推进录取批次改革。四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扎紧制度笼子,推动将“组织考试作弊”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的犯罪行为,制定出台《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纪律规定。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加大招生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违规案件。五是健全考试安全体系及应急响应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严密防范考试舞弊,建立考试安全标准化体系。高考中,每年约为1万名残疾考生提供盲文试卷、助听器、大字卷等考试便利。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灾情等严峻考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应考尽考”、“平安高考”。总体看,这次改革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维护教育公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一次整体性、系统性改革。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考试科目的设置到考试内容的改革,全面体现对考生德智体美劳的考查,更好地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对学生评价从单一的分数转向综合评价。新高考建立了“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体系,既考查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也关注学生平时学习成长情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结合兴趣特长个性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提供多种选考科目组合,为学生个性发展留出空间;通过强基计划、艺术体育类招生、职教高考等不同通道,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成长发展途径。四是坚持能力导向,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引导中学教育为学生适应未来成长发展作准备。五是坚持公平公正,以招考的公平更好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加强考试招生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信息公开,不断促进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能够取得积极成效,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谋划部署,为改革擘画了“蓝图”;得益于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协同发力,在舆论引导、条件保障、应急响应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益于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31个省份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改革方案,部署推动改革工作,为改革落地提供了坚强保障;得益于各地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学校和广大教师主动担当、奋发作为,构筑了紧密协同的工作体系。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中央谋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并指导实施的重大改革,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已取得积极成效。但是,高考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诉求复杂,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每个阶段都是有限目标、稳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定力,稳中求进、渐进向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与党中央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好教育的期待相比,还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挑战,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一)中西部地区高考综合改革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高考综合改革尚未落地的省份还有17个,中西部省份、人口大省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部分地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所需的资金、设施等条件保障还没有到位,有的中学教室、师资、教学资源面临不足。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区、市)自主命题,省级考试机构的命题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些薄弱学校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需要从知识传授向能力素养培育转变。改革强化了课程、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选择性,部分中学师资和课程资源缺乏,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选课走班增加了班级编排和学生管理的难度,对一些薄弱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三)考试招生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更好地使用,仍需进一步审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如何在不影响基本盘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土壤”,让有潜质的学生得到浸润式培养,加强选培评一体化,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审慎探索。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对应的行业领域极广,每个行业需要的技能差异很大,相关技术技能及设备更新较快,实操考试组织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面临挑战。(四)高考改革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仍然任重道远,一些地方片面追求、违规宣传高考升学率,有的县区、中学还存在功利化、短视化行为,重奖高考“状元”和相关教师。涉考培训机构带来较大风险隐患。有的机构炮制话题制造焦虑,有的进行虚假招生宣传、天价收费,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防范高科技舞弊面临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发展,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翻新,作弊形式更加隐蔽。三、下一步工作考虑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强国建设总体部署,坚定改革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总结完善举措,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一)稳步提升中西部地区改革保障能力。加强对改革未落地省份的指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普通高中建设,重点补齐县域普通高中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短板。提升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指导地方做好对基层一线教师在待遇、职称方面的倾斜。加强省级考试机构能力建设,指导各地进一步配齐配强省级考试机构队伍,做好命题能力培训,提升命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地方统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引导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加强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和选科指导,推动普通高中落实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通过开设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加强指导。推动地方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制订选课走班指南,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三)深化中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深入调研各地考情教情,推动试题情境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一步增强对学生探索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考查,提升命题的科学性。(四)深化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评价改革,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可用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指导高校在更多招生类型中使用。(五)完善职教高考的形式和内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统筹组织实施职业技能考试,可采取省级统考、多校联考、高校校考等方式,加强相关专业类考点建设。研究制定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及质量标准、考试命题指南,加强考教衔接。加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技能实操考试的研究。(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稳步推进相关改革试点项目,加强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设计。建立基于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加强长周期培养和跟踪评价。加强试点学校的监督检查,确保招考公平公正。(七)强化高考改革外部环境治理。集中治理地方和中学炒作、重奖高考“状元”及教师等行为。加强对涉考培训机构综合治理,不得以考试培训为名从事干扰学校教育教学和考试招生秩序的行为。加强防范考试舞弊的前瞻性技术研究。适时开展国家教育考试招生立法研究,不断健全相关法律规定,全面提升考试招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长期以来,全国人大对教育工作十分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多次组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项调研,今天专门听取汇报,充分体现了对考试招生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也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研究和落实全国人大和各位委员的意见,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END  —来源 | 中国人大网统筹 | 周彩丽(本栏目声明:本文选自《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京津冀鲁四省市教育考试命题协作会在津召开

2023-11-04

京津冀鲁四省市教育考试命题协作会在津召开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进程中,10月30日-31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承办的首届“京津冀鲁命题协作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市招考院负责命题工作的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学科秘书近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协同共进·创新发展”。市招考院党委书记、院长靳昕致辞,四省市分管命题工作副院长分别作主旨发言,会议代表围绕建立教育考试命题区域协作机制,深化高考、中考、高自考和高考艺术类统考命题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四省市高度重视教育考试命题工作,建立专门命题工作机构,高标准配备学科秘书;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建立命题教师遴选、培训、评价、退出机制;加强命题基地建设,完善命题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命题安全和质量,较好地完成了高考、中考等高利害考试的命题工作,为平安高考、中考创造了条件。会议指出,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考试命题工作承载的立德树人使命愈发凸显,命题工作的基点已由服务选拔招生向发挥全面育人功能转变,命题立意由知识能力立意向学科素养立意转变,需要全体考试命题工作者加强研究,协同发力,更有效地担负“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时代责任。会议期间四省市考试机构签署了京津冀鲁命题协作意向书,进一步固化合作机制,将在加强命题工作管理队伍建设、深化高考和中考命题改革、协同组织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统考命题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教育考试命题领域落地生效,推动教育考试招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章来源:选自《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公众号)

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观察

2023-10-30

【装备展】天津教育报:数字化转型助力天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观察天津市教科院 2023-10-28 21:30 发表于天津健康无感扩声、物联智慧教室、中医体验教室、智慧书法教室、AI红外智慧黑板、智慧跳绳、新型篮球架、AI助教设备……在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以下简称“展示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100多家企业携1.2万余件展品亮相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这些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数字教育设备、资源与平台令天津的教育工作者大开眼界。近年来,天津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以信息化促进“个性化学习,有品质均衡”的天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经验。通过“发展、应用、育人、数据”四轮驱动,以AI赋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系列行动,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服务学校及师生发展,全面助力天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创设数字化教育基础环境 努力实现全场景智慧教育新生态在立达信数字教育的展位上,一间教室内聚集了许多参观者。福建省厦门立达信数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硬件技术中心研发总监马永墩向参观者介绍,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公司通过物联科技监测和识别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优化”的闭环安全管理体系。“此次观展最大的感受是AI科技已经触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静海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朱鹏表示,“物联网能把学校各教室、水电管理等都“连”在一起,校长可以随时调取数据,整体管理,这为我下一步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了思路和参考。”近年来,市教委注重顶层设计,以“在继承中构建、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包容”为指导思想,通过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工作,引领全市中小学构建智慧教育基础环境。作为天津唯一入围“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的地区,河西区加强智慧教育发展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建设,建成“5G+智慧教育”支持系统。第二新华中学在智慧校园硬件建设基础上,探索装备自主可控信息科技教室,完善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和智慧课堂支持系统,提升智慧教育供给能力。打造研训一体的数字素养提升模式 让更多一线教师拥抱AI技术在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展位,很多学校管理者被“教师学科专业能力评价服务体系”所吸引。“我们研发了‘方案设计、原创命题、科学组考、智能阅卷、能力评价、精准反馈’的闭环体系,助力学校教师培养和评价。”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评价部部长陈小青介绍。天津市紧密围绕教育教学应用,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实施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提升工程。和平区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常态化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题培训,聚焦教学模式变革,通过专题研究、主题研修、需求研讨、师者论坛及实践分享等方式,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实落细。展示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静海实验学校有90名教师分两批观展。朱鹏表示:“展会办到家门口,当然要让老师们感受最新的教育装备发展情况,尤其让年轻教师感受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革命,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期待通过此次观展,更多一线教师能够拥抱AI技术,拿出勇于尝试的魄力,用AI赋能课堂教学、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希望更多教师能在AI探索中受益。”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淑印表示。构建个性化数字学习课程体系 让学生学得轻松全面发展走进科大讯飞展区,醒目的智慧黑板和智慧课堂5.0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智慧黑板操作便捷且有助于增强师生教学互动体验,智慧课堂则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学情数据驱动下的智慧教学,为学生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助力自主学习,以AI助力因材施教。天津市加强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建立课程改革基地校和信息化教学应用基地校。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梳理育人关键问题,建立特色校本课程,汇集形成具有天津教育文化特色的市区校三级特色课程体系,在天津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布,为更多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南开区以“云动”课程资源平台为依托,在提升学生科技与信息素养的同时,打造数字化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全科、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淑印在采访中表示,展示会为天津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潜力和机会,以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更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会更加深入探索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挖掘数字教育的潜能,以AI赋能教育,助力天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来源:天津教育报

我区燕山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成果 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衔接晚会

2023-10-29

我区燕山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成果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衔接晚会        2023年10月20日,为期三天的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盛大开幕。10月19日晚,第82、8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衔接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先期进行,本届展示会主办方天津市与下一届主办方重庆市举办了隆重的交接仪式,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携科技创新教育成果——“远程办公助手盖章机”,应邀亮相当晚展示现场。        燕山中学相关负责同志现场演示了“远程办公助手盖章机”的使用,并和与会嘉宾现场互动,得到了与会领导来和来宾的一致好评。       “远程办公助手盖章机”利用物联网技术、红外传感技术,配合电控系统和电磁技术可实现远程盖章,既能减轻大批量盖章所造成的劳动强度,又能实现对公章使用的远程网络控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公章管理员不在现场无法盖章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据了解,此次衔接晚会现场只展示了三项成果,分别为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带来的网上智慧阅卷评价系统、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成果——“远程办公助手盖章机”和网易有道公司Ai Call智能机器人。其中,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受邀参加现场展示环节,充分展示了燕山中学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成果,更充分体现了天津市蓟州区教育局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领域深耕细作的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燕山中学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设有科技创新办公室,建成科技长廊及科技创新活动教室,聘请校外科技发明专家为科技辅导员,30多位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工作,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深入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马子淇同学发明的“喊应答智能遥控器”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展出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观看好评。学校师生先后获奖、发表科技类文章35篇,师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国家级奖励85项,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298项,获得中国专利620多项。学校先后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特色学校”、“天津市科技教育先进校”、“天津市知识产权示范校”、“天津市科技传播之星”、“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多项荣誉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先后15次到燕山中学进行采访,中国教育报、中国技术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对该校科技创新教育进行了报道。        燕山中学的科技创新成果是蓟州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取得累累硕果的缩影。近年来,蓟州区教育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基础教育”的模式,将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课程相融合,与学生兴趣特长相融合,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特别是国家“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蓟州区教育局在“双减”工作中强化做好科技创新教育加法,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启迪和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End转载请注明掌上蓟州来源:蓟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