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高考物理情境化试题的命制理念、内涵和特点

2024-01-17

——以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为例 李  勇 摘 要:情境化试题命制是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考物理学科将试题情境划分为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等两大类六小类情境。本文以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为例,结合不同类型情境对考查目标、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进行分析,指出情境化试题命制要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和适切性的原则,并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建议,即要注重基础、注重系统、注重应用。关键词:高考命题改革  物理命题   情境化试题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3)16-0054-10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指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于2019年11月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创新性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命题框架,并且提出“情境”和“情境活动”作为承载“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载体。[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学生应对复杂现实情境,参与相应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来考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创设类型多样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开放性的真实情境作为试题的任务情境。[4]可见,不论是高考命题改革,还是高中课程改革,都展现了情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情境化试题的命制成为高考命题改革的重点。通过情境化试题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鉴别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考能力考查的信度和效度,引导我们继续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结合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的命制,对高考物理情境化试题命制的理念、方式方法进行分析说明。一、情境的涵义罗日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情境”通常指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具体而言,常常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教师和学生组织的某个活动(课堂情境);二是针对某个既定任务,要求学生联结起来的一组背景化的信息,就是按照一套学习来表现某个既定障碍的一个情境。[5]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情境”和“情境活动”,认为“情境”即“问题情境”,也就是罗日叶所说的第二种情况,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6]高考评价体系把“情境”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实践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一类是“学习探索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基于分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高考物理将试题情境划分为两大类六小类。其中,生活实践情境包括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问题、科技前沿等三类,学习探索情境包括了物理学史问题情境、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等三类。[7]在确定了“情境”的含义并分类的基础上,高考评价体系根据SOLO分类理论,将高考的考查要求、情境的层次和命题要求联系起来,形成了基于情境的考查框架(表1)。二、情境化试题命制的意义情境化试题根据核心素养培育和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研究中的真实问题情境设置任务或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表1(一)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考核心功能之一,更加强调了高考作为教育关键环节的育人功能,通过深化高考改革,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积极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高考命题情境化,体现了高考命题由“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命题理念的转变。近些年来,高考命题积极探索形成了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价值的考查路径,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充分认可。其中情境化试题的设计,选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素材,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同时,引导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物理学科结合自身特点,选取了许多联系国家科技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运动和比赛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进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发展和体育运动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其坚定文化自信。(二)有利于更好地鉴别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考强调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物理问题基本都是以情境为载体,通过任务设计和设问,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和高考命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体育运动、先进科技等作为情境,能更好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综合的品质,因此,核心素养本身很难直接观测或测量。要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要依托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情境,[8]并把学科内容有机融入到真实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情境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应对复杂情境、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表现,反映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学生才能成为“问题解决者”,而不是“做题者”。因此,设计有效的测试情境,就成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命题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学普遍重视理论化的、抽象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性的、感性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事实上,当理论的、抽象的知识要迁移到一个新情境中时,抽象知识与特定情境相关的感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如果这两种形态的知识无法协调、转化,那么迁移就不会成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才更加容易内化,其才能灵活地运用、迁移所学去解决新的问题。三、高考物理情境化试题示例及分析高考物理命题一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设计试题情境,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凸显物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近些年来,高考物理选取了许多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体育运动、航天航空、医疗应用、传统文化等相关的素材,充分体现了情境化试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依据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继续突出情境化试题设计思路,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一)联系生产生活的情境【例1(2023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第24题)】将扁平的石子向水面快速抛出,石子可能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飞向远方,俗称“打水漂”。要使石子从水面跳起产生“水漂”效果,石子接触水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面的夹角不能大于θ。为了观察到“水漂”,一同学将一石子从距水面高度为h处水平抛出,抛出速度的最小值为多少?(不计石子在空中飞行时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分析】该题是一道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实践类情境试题,属于基本层次情境。试题以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打水漂”游戏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运动学规律分析石子运动情况的能力。试题比较容易,学生只要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建立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并知道水平速度、竖直方向速度以及夹角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题给条件解决问题。(二)联系科技前沿的情境【例2(2023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第17题)】2023年5月,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天舟六号”,携带约5800 kg的物资进入距离地面约400 km(小于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的距离)的轨道,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后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接后,这批物资(     )A.质量比静止在地面上时小B.所受合力比静止在地面上时小C.所受地球引力比静止在地面上时大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比地球自转角速度大 【分析】该题是一道结合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生活实践情境试题,属于综合层面情境。试题选取了货运飞船对接空间站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素材,要求学生运用力、质量、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相互作用的运动观念。【例3(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16题)】2022年10月,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中我国的“慧眼”卫星、“极目”空间望远镜等装置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重要贡献。由观测结果推断,该伽马射线暴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量级为1048 J。假设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物质质量的减少,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光速为3×108 m/s)(     )A.1019 kg      B.1024 kg     C.1029 kg     D.1034 kg【分析】该题是一道联系科学事件的生活实践类情境试题,属于基本层次情境。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成功对伽马射线暴的瞬时辐射和早期余辉进行了国际最高精度的测量。根据题意,学生要具备质能观念,能够建立起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联系,并运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进行分析求解。试题比较容易,考查了学生理解质能关系并运用质能方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联系科学探究的情境【例4(2023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第25题)】【分析】该题是一道以密立根实验为背景的学习探索情境试题,属于综合层面的复杂情境。密立根油滴实验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油滴在平行板中的运动规律也比较熟悉。试题设置了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油滴,要求学生对两个油滴分别在两种条件下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油滴的电性、确定电荷量的比值,考查学生运用密度、力的平衡条件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5(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甲卷第21题)】一有机玻璃管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管上有漆包线绕成的线圈,线圈的两端与电流传感器相连,线圈在玻璃管上部的5匝均匀分布,下部的3匝也均匀分布,下部相邻两匝间的距离大于上部相邻两匝间的距离,如图(a)所示。现让一个很小的强磁体在玻璃管内沿轴线从上端口由静止下落,电流传感器测得线圈中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则(  )【分析】该题是一道结合探究实验的学习探索情境试题,属于综合层面情境。小磁体在下降过程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阻碍小磁铁的下落。开始阶段,小磁体的速度小,磁通量的变化率小,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小;随着小磁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磁通量的变化率逐渐变大,管中感应电流逐渐增大。根据感应电流的概念以及题图所给信息可知,小磁体在通过线圈最下部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试题要求学生对磁通量、感应电流等概念有清晰的理解,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例6(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22题)】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白纸、两个标准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刻度尺、铅笔、细线和图钉若干。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②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轻质小圆环上。将两细线也系在小圆环上,它们的另一端均挂上测力计。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适当的力拉动两个测力计,小圆环停止时由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得到两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                。(多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用刻度尺量出橡皮条的长度B.用刻度尺量出两细线的长度C.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小圆环的位置D.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两细线的方向③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              ,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力 F 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F的方向。④选择合适标度,由步骤②的结果在白纸上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和F2的合成图,得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按同一标度在白纸上画出力F的图示。⑤比较F’和F的 ,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该题是一道基础性实验试题,情境来自于教材中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是一道基本层次的学习探索情境试题。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验结论的验证等内容,要求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试题引导教学回归课堂、回归教材,引导实验教学要遵循实验规律,真正动手操作实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四)联系教材中典型问题的情境【例7(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21题)】四、情境化试题的特点和要求(一)真实性情境化的目的就是再现生活实践或科学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所以,情境化试题的“情境”,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且务必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生产实际,或真实的学习、科学研究中的物理思想、过程或方式方法。只有真实的情境,才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引导中学教学摆脱只强调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应用的现象,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以致用,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和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情境创设要实事求是,要科学、真实,不能人为臆造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情境或虚假问题情境,包括物理现象或事实中的数据、物理过程、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方法等; 情境任务要可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符合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物理知识、认识真实世界。(二)完整性德布洛克(Deblock)认为,问题解决包含“从事实到概念、关系、结构,从事实到方法、学科方法论、学科本质观,从知道到理解、应用、综合,从有限迁移到全面迁移”四个整合过程。[9]情境化试题中的问题解决,就是在具体情境中,个体从分析、理解情境向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方法、观念来解释和论证现实情境的过渡。[10]情境化试题中的情境设计要保证情境的完整性和解决问题的内在联系。一个情境包括支撑工具和指令两个组成部分。[11]支撑工具是呈现给学生的物质因素,如书面文字、插图、照片、视频、音频材料等。指令是从既定的支撑工具出发,明确向学生提出的答题要求,一条有效的指令应该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有什么条件、完成任务有什么支撑条件等;要清晰明确,指令与支撑依据相适应。通过支撑工具和指令,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完整地理解情境,理解其中包含的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核心价值等内在关联,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呈现自身真实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三)适切性情境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与课程标准中内容、核心素养要求的一致性;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不能超出其理解能力和范围。具体而言,一是情境设计的目标要恰当。要确定合适的考查目标,围绕考查目标设计基本的情境或相对复杂的情境,通过情境中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较好地实现对目标的考查。二是情境的内容要有效。要包含典型性、代表性的考查内容,要能够覆盖到考试的整个目的,从而能够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三是情境的设计要可靠。试题的立意、情境和设问等三要素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要能够稳定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情境的难度或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试题难易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境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一是学生对情境的熟悉程度。影响情境复杂性的主要因素是学生与情境背景之间的熟悉程度。如果试题背景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容易降低情境的“问题性”,学生就可能会从熟悉情境中“照搬”“复制”,从而问题解决就成为学生对知识的简单应用;如果情境比较新颖和陌生,就会给学生带来较大困难,以至于无法理解情境、解决问题。新颖情境是导致高考物理试题得分偏低的重要因素。二是需要运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性质和数量,如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和能力的数量是多少?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性质是怎样的?是一般的还是重要的?三是知识和能力相互间联系的类型。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和能力是相互独立的还是关联的?关联的方式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例如,这种关联可能是基础知识的延伸,可能是相关的概念和规律的联系,也可能是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等等。另外,由于情境化,试题的文字量会增加,使得阅读量和文字的叙述也成为影响难度的因素,因此,试题的文字叙述要简明扼要,尽量用短句;要注意采用丰富的方式呈现试题信息,可以运用图像、图片、表格、说明等方式适当减少文字阅读量。五、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一)要注重基础,夯实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情境化试题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情境化试题的解决对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的理解运用要求更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弄懂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及本质,把握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当前,高考命题加强教考衔接,注重考查基础,考查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学回归课堂、重视基础。(二)要注重系统,以大观念思维结构化掌握知识内容情境化试题是评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课程内容所能达成的素养目标和水平。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大观念为主线,强调学科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结合实际,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意义的真实情境和现实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经验、螺旋上升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大观念的内容主线,培养学生系统化、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打破学生以应试思维、“机械刷题”等方式习得的碎片化、浅层化、固定化的知识内容。(三)要注重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创造和利用情境化试题是利用真实的情境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其中的情境主要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联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素材,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作用,运用教材中的物理现象、科技事件等案例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技,挖掘其中的学科育人价值,更好地在物理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EB/OL].https://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2014-09- 04/2023-08-01.[2][6]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6,37.[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20:63.[5][11][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著,汪凌译.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和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62.[7]程力,李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43.[8]杨向东.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人民教育, 2017(03):44.[9]ANDERSON L W, KRATHWOHL D R, AIRASLAN P W,et a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Boston: Allyn and Bacon,2001:231.[10]杨向东.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8(10):43. (责任编辑 沈炯靓) (免责声明:本文遴选于《中学物理教与学》,转载只为交流与分享。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文章观点与本栏目无关,如涉侵权,联系立删!)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工作研究

2024-01-17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工作研究杨  君 作者:杨君,北京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高考命题、学科教育测量及评价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摘要:考试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实践有显著的导向作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考试评价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为教育政策制定及改革决策提供建议,也要服务命题部门提高命题水平,并服务一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将教育测量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以及将分类设计和多元供给相结合。关键词:高考改革;教育测量;考试评价;教学导向;学业质量水平引用格式:杨君.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工作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01):68-72.    2020年 6月 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1],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领域改革作了系统部署。考试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实践有显著的导向作用。目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教育教学的新情况都对考试评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探索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评价机制,关乎教育综合改革的平稳推进,关乎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对新时代考试评价工作的“两个导向”原则和“四个服务”的工作目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试评价工作中“四个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供教育同行参考。一、考试评价工作原则1.目标导向教学和考试作为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考试评价作为沟通一线教学和考试命题的重要渠道,与二者联系密切,也是促进教考良性互动的关键。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锚定既定工作目标,逐步朝着目标方向不断前进,直至目标实现。考试评价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和考试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和考试互补共赢,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考试评价既要坚持正向引导,避免“考什么、教什么”的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也要强化育人导向,丰富评价维度,开展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评价,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直面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根本遵循,调动所有资源,集中全部力量,实现工作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圆满解决。一是通过对考试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考试数据中蕴藏的教育教学信息,据此诊断学科教学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提高中学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服务于中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是通过对各类考试考后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开展试题质量和测评效果的评估,发现命题工作的不足,服务于命题质量的提升和命题工作改进,更好地发挥命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三是综合分析各类考试评价数据,丰富评价手段,纠正简单以成绩评绩效、以分数排名次等不良的评价方式。    3.需求导向考试评价工作应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回应并满足现实教育评价形势的需要,发挥其服务教学和命题需要的功能。   《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学校层面,强调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检测结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师评价方面,提出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并将其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学生评价方面则要求坚决改变根据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唯分数”不良做法,要创新“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考试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3]两个文件的发布,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还是高中阶段的“育人方式改革”,都指向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评价工作,既要适应政策文件的育人要求,发挥科学的教学诊断作用,助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同时也应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试题考查水平、成绩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升命题质量,发挥考试评价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二、考试评价工作目标1.服务教育政策制度及决策建议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形势,出现不同的问题,而改革推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各级各项教育改革方案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4],改革已经进入深入落实、具体推进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考试评价工作应深入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改革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并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跟踪研究教育改革政策实施的效果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政策调整和优化的具体思路;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应的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撑和政策参考。    例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中“等级方案”的设定,“等级方案”与中学教学、高校招生以及考试命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关乎考试命题的公平性,又关乎高校招生的选拔性,也影响对基础教育的导向性,涉及高考本身的科学性,是本次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5]。此外,“等级方案”与考生成绩的总体分布、命题的总体难度及难度结构要求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和原始成绩,也因此极易引发社会舆论。为确保方案的科学可行,北京对历年理综、文综科目考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等级方案。一是设置合理的难度目标。一方面,等级考的试卷难度不宜比现行高考的难度更大,因为难度大则与其学业水平考试的属性不符,也不利于高考向学考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等级考的难度不宜过低,过低则区分效果差,与等级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进行录取的需求不符。二是结合北京的高考实测数据,选择与等级考的目标难度相近的难度数据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依据历年实测数据制定方案有利于实现命题难度的平稳性和考生成绩分布的合理性,也利于实现考生等级转化分与原始成绩的基本相近,不会出现考生成绩的大范围“漂移”,也极大地降低考生原始分总成绩和等级转化成绩的排名错位风险,确保考试公平,同时也有利于北京卷命题保持特色,以平稳推进考试改革。    2.服务命题部门提高命题水平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命题是考试的关键环节,命题技术水平高低、试题质量优劣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导向直接关系到教学育人的效果及改革的成效。教育评价工作服务命题质量提升的重点在于详细的考后数据统计和分析。基于考后数据分析试卷的总体考查及区分效果,评估考试是否达到测评目标,反思试题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命题质量提升,提升命题专业化水平。此外,通过将考后数据分析与学情调研相结合分析试题的教学导向及效果,提出针对命题策略的优化路径。以北京为例,考试评价部门通过对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行全样本分析与评价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促进试题质量及命题技术水平提升。通过考试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结合命题立意及考查要求,形成试题的质量分析报告,明确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分析试题的选拔功能和区分效果,评估考试命题和招生录取要求的匹配度,提出试题难度及难度结构的优化策略,以提高命题服务于高校招生录取的效能。在加强数据分析的同时加强调研,通过日常的学情调研、考前的征求意见、考后的交流座谈等调研活动,了解教学现状和学生水平,提升命题的针对性。    3.服务一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教师是育人的具体实施者,一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乎育人的质量和效率。教育评价关乎教育方向,教育评价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服务教学质量提升。各级各类考试数据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考试数据分析可以对考生各学科知识、能力的水平做出客观判断,并对教学水平进行诊断,反馈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改进。    北京的考试评价工作综合考生的作答数据和考后统计数据,形成考生水平评价报告。考生水平评价报告以全体考生的考试数据为基础,基于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运用教育测量方法对全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学科专家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对教学现状的整体把握,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对考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客观表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教学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分析过程中,注重分层研究和个性化分析,既有对不同区县、不同学校的群体分析,也注重对考生分层,并研究不同层次考生的特点和差异。为使评价结果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分区域开展诸如调研、学术研讨、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将评价结果及理念传导到教学一线,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4.服务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是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和个性特长。《总体方案》中提出教育评价工作五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方法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为考生科目选考、职业规划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参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评价工作一方面应基于考试数据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进行诊断,发现不足和短板,提出针对性培养建议;另一方面也应逐步探索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评价方法和机制,建立与“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考试评价工作一方面要采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各环节、各阶段的教学数据和考试数据,对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学科专长等进行个性化评价;另一方面要按照选考方案,结合高校专业选考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评价结果开展生涯规划指导,以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三、考试评价工作策略1.教育评价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6]考试评价的实施大致包括三个流程:评价数据的收集、数据分析并形成结果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大数据的运行则遵循数据生成、数据选取、信息挖掘和结果实时呈现的一般规律[7]。可见,考试评价过程符合大数据的运行一般规律,大数据技术可为教育评价提供评价思路的借鉴和相关方法技术的支持,提高评价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来研究教育评价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的作用,为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实践路径。    首先,大数据时代智能教育环境的创设以及智能设备的使用产生并自动存储了各类教育活动中的海量教育数据。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在线教育系统的大量运用,以及各种信息化终端设备的普及等,教育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教育领域也从数据相对贫乏变成了数据最丰富的领域。    其次,教育评价工作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评价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人的多样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的复杂性使得教育评价工作极为复杂,且专业性要求极高。传统的教育评价工作常采用单向的因果关系思维和评价者的经验判断,极大地影响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也制约了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发展。相较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大数据技术将思维从线性的因果关系中解放出来,引导人们注重教育数据的信息挖掘和数据间相关关系的分析[8],发现过程中的问题、探索教育育人规律并预测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以基于数据信息挖掘及相关性分析形成的客观性解释为主要运行方式,既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使教育评价趋向精准化。最后,教育评价专业化对教育评价的结果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反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评价功能发挥的效果。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教育评价结果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动态化呈现,教育评价结果反馈也实现了从粗略到精细、从延时到实时转化,结果反馈更加常态和及时[9],大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有效支持科学的教育决策、改进教育活动、预测教育发展[10],有助于师生更好地改进教与学。2. 考试评价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考试评价的目标是服务人才培养,反馈并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因此,考试评价理论研究需要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评价方法,验证教育评价理论。教学实践及育人理念的发展影响考试评价理念的更新,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策略的发展促进教育评价方法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评价工作在促进教育发展中的效能。    第一,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在评价实践中验证并丰富评价理论。以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结合教育教学需要开展评价策略及方法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评价方法。    第二,将教育评价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并反馈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将评价理论与教师的教相结合,反馈并改进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反馈并优化学习方法;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改进师生的互动机制。    以走班教学为例,作为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走班教学的实施使得中学教学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模式走班教学的效果差异及对比研究、不同学科与不同课型的走班教学策略及相应的教学效果研究、走班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开展策略及评价研究等都是本轮改革中面临的全新课题,需要基于各类考试测评数据,结合改革实际开展相应的评价研究。    3.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    在传统教育评价实践中,评价者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即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每个教育阶段完成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效果,且主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这也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综合使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是破解教育评价难题的重要手段。既评价最终学习结果,也考核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既评价在校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考核学校教学对学生的“加工能力”;既要科学做好基于考试数据的评价,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也要重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既重智育评价,也重德、劳、体、美育评价。    首先,完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11]。一是强化过程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从成长性角度评价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为结果评价提供支撑,为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二是改进结果评价,要全面界定教育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也要为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和教学策略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与信息支撑。    其次,探索增值评价。在关注对评价对象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横向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对评价对象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纵向比较,评估评价对象教育目标实现的增值效果。基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增值情况,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办学绩效进行评估。    最后,健全综合评价。不再局限于对评价对象单一目标是否实现或具体标准是否达成进行评价,而是注重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整体的教育要素的全面评价。以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4.将考试成绩与学业质量水平评价相结合    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水平。各个核心素养不同要素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了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即学业质量标准,这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既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过程性命题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等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12]。    课程标准虽然对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内容。对于如何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中体现不同学业水平的考查,如何实现不同核心素养不同要素的不同学业水平的考查,如何将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获得的考试成绩对应学生的学业水平成就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这是科学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促使学业水平考试回到学业水平的本质属性,也是实现学业水平考试对教学的正向导向的前提。    学业水平考试要回归学业水平属性,回归学业水平评价的独特价值,其核心在于通过考试测评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反应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在于考试成绩的解释和评价工作,通过对试题的研究和评价工作,将考生的考试成绩与其学业水平相对应,通过考试成绩反映考生不同核心素养不同要素的学业质量水平,这也是发挥命题导向作用的基础工作。    5.分类设计和多元供给相结合    分类设计,多元供给,就是要对不同的评价目标提供不同的评价内容,对不同性质的考试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版本的评价报告,以提高评价工作服务教学考试命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撰写不同版本的评价报告①服务命题,进行考后原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重点包括考生整体水平评价及具体试题的数据分析,撰写的数据分析报告仅供命题部门使用。    ②导向教学,撰写的侧重于试题评价的评价报告,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各科整体命题理念、试题特色、能力考查特点的阐述;二是对部分典型试题和特色试题的详细试题分析,包括命题立意、能力考查特点、考后数据分析、由数据反映出的考生能力特点以及教学建议等。   (2)针对不同的考试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①对于高考科目(语数外),成绩呈现和使用均采用原始分,与以往类似。考后可公布原始分,相应试题的难度也可以公开,考试评价工作变化较小,可参照以往做法适当改进。    ②对于等级考科目(选考六科),由于采用等级呈现成绩,使用等级转化分参与录取。为避免媒体对等级方案呈现成绩科学性、公平性的炒作,等级考不宜公布原始分;为避免因学科难度差异影响考生科目选考,避免社会舆论对试题难度的错误解读,导致选考群体的不稳定,增加命题的不确定性,也不宜公布选考科目的总体难度和各试题的难度(可公开部分典型及特色试题的难度)。    ③对于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主要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合格性考试的评价重点在于通过评价发挥中学教学效果评估和质量监测功能。合格考成绩以“合格 /不合格”呈现,因此合格考的个性化评价意义不大,评价的关键在于通过不同群体(区县、学校)的考后数据(全卷数据、部分典型试题数据、不同难度试题数据)反映不同区县、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异和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考试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总体方案》作为新时代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考试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何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工作对育人的导向和诊断功能、对教育政策制定的参考和支撑作用,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聚焦育人目标,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不断探索并优化完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参考文献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 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新高考命题研究”(BHA180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刊登于《教学与管理》2024年第1期,文章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平台仅作分享交流使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教学与管理杂志社"。)

原创试题:2023山东高考原创模拟选择题

2024-01-09

 作者:鲁勇丽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中国道路中国梦·追梦这十年”,2022年人民日报刊发中国梦追梦十年系列文章。这十年,中国梦越来越生动具体,让世界进一步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和成功实践。这十年取得的成就是基于中国梦    ①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    ②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具体方法    ③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④用科学理论检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要实现“三敢”以下推导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减税降费—实施积极货币政策——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激发国企动力—减少国有企业投资风险    ③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小微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题—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④推动“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企投资规模增加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正式启用。本次调整后,74种新药进入目录,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其中谈判成功的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天价药”开出“平民价”,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谈判首次纳入高值药品,价格降幅力度可谓空前。“天价药”开出“平民价”是因为    A.市场调节存在弊端,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B.按照国家计划对医保药品定价    C.市场供求的变化影响到药品价格    D.实现市场公平,强化政府职能    4.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新农人”活跃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大舞台上,展现奋斗者风采。对“新农人”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引导他们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好地融入农村社会。乡村振兴如何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升级转变    ①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兴农人”的客观条件    ②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    ④制定统一管理模式,带动和培养村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量子产业大会9月21日在安徽合肥举办。本届大会以“量子科技·赋能未来——开创未来产业新时代”为主题,大会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量子科技行业高端交流平台、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吸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参与量子科技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此次大会有利于①促进我国量子技术创新提升②推动相关产业合作协同发展③深化科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建设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后迎来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历史性盛会,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百年大党创造百年奇迹是基于    ①党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行政理念    ③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④党创新和丰富了马列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22年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立法提速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立法的质量和社会效果。这说明    ①国家在立法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促进国家发展    ④通过最高权力机关,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每年酷暑,当我们在房间里惬意地吹着冷风,我们都应该感谢一个叫威利斯·开利的人。1902年7月17日,美国工程师威利斯·开利发明了"第一套空气处理系统",解决了当时纽约一家印刷厂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印刷质量问题,并首次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空气品质的控制能力。威利斯·开利被称为“空调之父”。材料表明    ①认识是客观和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真实的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22年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它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这说明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建立新联系的重要条件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着眼于整体,用综合思维方式实现项目保护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2022年,我国将全面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一共规划6次飞行任务,包括两次空间站舱段问天、梦天的发射任务,还包括两艘货运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此前介绍,到2022年年底,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就能完成在轨建造,并转入后续的应用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说明了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③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尊重质量互变规律,推动新质的实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大幕。时隔14年,全世界的目光将再度因奥运聚焦北京,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一场增进理解和友谊、“一起向未来”的奥运盛会,将为疫情下的世界带来更多信心与欢乐,注入更多勇气和力量。由此可见,文化①是体育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②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规范不良家庭教育行为、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家校协同教育……根据该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可见①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扶养义务,也有教育义务②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 ③父母拒绝实施家庭教育就会违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依法治国,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以良法保障教育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一行深夜抵达中国台湾地区进行窜访,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立即发表声明,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严厉谴责,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布将于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在港台湾专家学者凌友诗接纳凤凰电视台专访时表示,此次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国家捍卫主权的决心,让台湾年青一代意识到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军演①体现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②说明竞争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④意在展示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4.有家长认为学生在英语上面的学习压力太大,花费的时间也多,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进展,呼吁降低英语分值。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英语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再者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对出国,促进国际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据此,有同学发表以下说法:“出国需要学英语的,我不出国,我不需要学英语。”从演绎推理的角度看,该同学的说法犯了A.“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B.“四概念”的错误 C.“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D.“中项不周延”的错误15.邻居过度装修,产生有毒气体,导致钱丽家人头晕呕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邻居主观上存在过失,应承担侵权责任②邻居和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③邻居自家装修,行使自身权利,无需承担责任④不动产权利人应当避免对相邻不动产人造成的损害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答案解析:B追梦十年,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中国梦战略安排,分两步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中国梦是理想目标,不能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具体方法;④说法错误,理论不能检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命题意图:此题以最新“追梦这十年”时政为素材,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梦的政治认同。试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明确政治常识性问题,把握选项考查的细节知识。2.答案解析:A政府减税降费,实施的是积极财政政策,①推导错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激发国企活力,但不一定能减少国有企业投资风险。②推导错误,因此选A。③④推导正确。命题意图:此题以下半年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科学精神。试题难度较大,逆向思维题,要求学生明确政治常识性问题,把握选项细节。3.答案解析:A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的弊端,所以才有天价药,经过国家谈判,价格降下来,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天价药”开出“平民价”不是按照国家计划对医保药品定价,也不是供求关系变化。D.实现市场公平,强化政府职能,说法不对,不能笼统的说强化或者弱化政府职能,该强化强化,该弱化弱化。命题意图:此题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价格下降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有效市场何有为政府的理解,正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培养学生国家政策的政治认同。试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把握时政热点材料,正确理解政府职能。4.答案解析:C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升级转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提升整体素质,激励“新农人”将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传授予当地村民。政府需要引导“新农人”提高素质,树立为农服务的价值观念,②③符合题意。①乡村振兴是客观条件,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兴农人”的主观条件,①说法错误。④制定统一管理模式,不符合现实,国家可以激励引导,宏观调控,但不能统一管理。④说法错误命题意图:此题根据乡村振兴“新农人”的素材,考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相关知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试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明确哲学常识性问题,把握选项的考向。5.答案解析:A大会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量子科技行业高端交流平台、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吸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参与量子科技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量子技术创新提升,推动相关产业合作协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一个会议还不能达到深化科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作用,有点夸大其意义 ,所以③④排除。命题意图:    此题以量子产业大会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学会分析经济材料,把握经济信息,理解经济术语。此题此题难度适中,需要分析材料,归纳总结材料,明确主旨。6.答案解析:D①说法错误,党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说法错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③④说法正确,是创造百年奇迹的原因。命题意图:此题以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素材,考查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试题难度小,要求学生正确把握党的基础知识,拥护党的领导。7.答案解析:C大会发言人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②正确;也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促进国家发展。③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所以①错误。④通过最高权力机关,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说法正确,但不符题意。命题意图:此题以全国人大立法为素材,考查人大立法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人大科学立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试题难度适中,要分析材料,把握主旨,排除干扰项。8.答案解析:D材料中美国工程师威利斯·开利发明了"第一套空气处理系统",首次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空气品质的控制能力。这说明人可以认识客观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思维可以认识存在。"③正确。第一套空气处理系统",解决了当时纽约一家印刷厂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印刷质量问题,说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不断去解决问题,促使认识得到发展,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意识不一定是对物质世界真实的反映;有可能是虚假的反映。命题意图:此题以美国工程师威利斯·开利发明了"第一套空气处理系统"为背景材料考查思维和存在、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认识、意识、思维和存在、实践和认识等哲学知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培养科学精神。试题难度适中,要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项。9.答案解析:C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建立新联系的重要条件,着眼于整体,用综合思维方式实现项目保护。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不能根据需要建立新联系。命题意图:此题以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精神。试题难度适中,要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项。10答案解析:B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说明了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航天工程做到了尊重质量互变规律,推动了新质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材料没体现曲折迂回。排除③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不仅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量的积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变。③说法错误。命题意图:此题以我国航天工程为素材,考查《哲学与文化》《思维与逻辑》两本教材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新事物的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对我国航天工程的政治认同。试题难度适中,要分析材料,排除无关选项。11.答案解析:C一场增进理解和友谊、“一起向未来”的奥运盛会,将为疫情下的世界带来更多信心与欢乐,注入更多勇气和力量。可见文化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即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体育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正确的、优秀的文化才能推动世界和谐发展。④说法错误。命题意图:此题以我国北京冬奥会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与文化》有关文化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的形式及功能,明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北京冬奥会的政治认同,以及社会参与意识。试题难度适中,要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12.答案解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说明依法治国,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以良法保障教育;根据该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说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②④符合题意。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养,不是扶养义务,扶养是平辈之间。所以①错误父母拒绝实施家庭教育就会违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不一定是刑事责任。所以③错误。命题意图:此题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越法治》和《法律与生活》有关文化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区别扶养和抚养,明确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试题难度适中,要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排除错误选项。13.答案解析:C军演体现了我国维护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①③符合题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②说法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军演主要是为了展现国家捍卫主权的决心,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命题意图:此题以佩洛西窜台,我进行军事演习为素材,考查《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军事演习的意义,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试题难度适中,要注意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排除无关选项。14.答案解析:C“出国需要学英语,我不出国,我不需要学英语。”这一推理中“学英语”是大项,“我”是小项,“出国”是中项。“出国需要学英语”是全称肯定判断,“学英语”是谓项,不周延。“我不需要学英语”是单称否定判断,“学英语”是谓项周延。三段论规则要求,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再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如果周延就是犯了大项不当扩大错误。所以选C.命题意图:此题以社会上呼吁降低英语分值为背景材料,通过同学说法考查《逻辑与思维》中演绎推理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把握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学会正确的逻辑推理,培养科学精神。试题难度较大,要注意对推理规则的理解。15.答案解析: D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民法典规定了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处理规则。邻居过度装修,产生有毒气体,导致钱丽家人头晕呕吐,主观上存在过失,应承担侵权责任,因为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避免对相邻不动产人造成的损害。所以①④正确。邻居和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如果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和钱丽家没有关系。②排除③说法错误,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命题意图:    此题以漫画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理解,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免责声明:本文选自《呦呦鹿鸣老师》公众号,转载旨在分享与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文章观点与本栏目无关,如涉侵权,联系立删!)

高考历史“提取、评析观点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与解题策略

2024-01-09

高考历史“提取、评析观点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与解题策略高考历史“提取、评析观点类”题目要求考生从给定的材料或描述中明确提取出一个或多个观点。这些观点可能涉及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历史现象的解释等,要求考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在提取出观点后,题目要求考生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这包括理解观点的背景、分析观点的合理性、探讨观点的局限性等。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观点进行验证和补充,这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知识迁移能力。此外,这类题型往往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考历史“提取、评析观点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素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类题型的考查,可以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敏锐的思维和规范的表达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运用这些能力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一、答题方法1.提取观点:首先,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给的观点或陈述。然后,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提取观点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识别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准确识别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关键词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材料的内容,准确识别并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2)深入理解材料:材料是解题的基础,考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深入理解其内容,找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材料的主题和要点,从而更好地提取观点。(3)归纳整理观点:将提取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观点或陈述。考生需要将多个观点或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连贯、完整的观点或陈述。在归纳整理时,考生需要注意观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观点清晰、准确、完整。2.评析观点:在提取观点后,考生需要对观点进行深入的评析。评析观点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了解背景:要深入了解观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个人因素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观点的内涵和意义。考生需要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观点的背景和意义。(2)多角度分析:从多个角度对观点进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避免片面性。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客观提出看法:根据分析结果,客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考生需要基于事实和证据,提出有说服力的看法和建议。在提出看法时,考生需要注意观点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4)具体可行的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建议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同时,建议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行性,避免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二、解题策略1.全面理解材料: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首先需要全面理解材料。这包括理解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理解其描述的事件、人物、观点等,并注意其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提取和评析观点,避免因为对材料理解不全面而出现误解或遗漏。2.分析联系与差异:在分析材料时,考生需要注意分析各个观点或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差异。通过比较不同观点或材料的异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考生需要思考各个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问题。3.逻辑推理:在提取和评析观点时,考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献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出更合理的结论和看法。考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和看法。4.多角度思考: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注重多角度思考。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和看法。考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从而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三、高考真题及解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场所。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叶议会改革使得工人阶级也有了参与政治的权利。20世纪初,英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二战后,普选权得以实现。——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信息完整、准确;评析要客观公正。)【解析】本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首先,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出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改革以及妇女和普选权的获得等。然后,可以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矛盾等方面对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评析。例如,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议会制度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妇女和普选权的获得也反映了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答案】1689年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为英国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基础。而1832年的议会改革则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寡头统治的局面,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此后的多次改革,如19世纪中叶的议会改革和20世纪初妇女获得选举权等,都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参与的范围,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议会大厦作为英国政治的中心,承载了英国政治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见证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这些事件也表明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扩大民主参与的范围,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以说英国议会大厦和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议会大厦不仅是英国政治历史的象征,也是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同时,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为议会大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来源:跨学科教研中心(历史教研组)编辑:乙九说历史·历史教研组声明:教学分享,共同进步!(免责声明:本文遴选于《历史论文悦读分享》公众号,旨在交流与分享,文章观点与本栏目无关,如涉侵权,联系立删!) 

【试题研究】郭清鹏:高考历史地图题答题技巧

2024-01-09

高考历史地图题答题技巧考察要求(一)时空观念考纲要求①了解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和分期方式,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过去;②知道重要史事的地理状况,能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③能将史事置于历史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和评述。(二)历史地图的分类战争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工业、城市、人口)、疆域图(朝代、国家、民族)、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三)历史地图的考察方向主要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来呈现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范围的改变、行政区划的改变、河道的改变、战争路线及进程、区域性的经济特征、文化交流的路线等问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地图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PART.02学练基本法(一)学日常学习记忆:平时如何去识记一张地图,下面以元朝行省地图为例告诉大家如何抓住图中主要元素进行记背。①看“腹里”(中书省直辖):冀、晋、鲁、京津等②看“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与藏族地方事务③看中书省数量:共十行中书省④看边疆行省东北:辽阳北方:岒北西南:云南岒南:湖广、江浙东南(台湾):江浙(二) 练地图题目练习要求①审题(题干、设问、标题等),明确主题;②图文互补,读取时空信息;③结合图例等,多视角获取信息;④在解题过程中,要关注地图的主题、地图中的地名; 图例等。PART.03类型图分别突破(一)疆域图、行政区划图如何识别?三个基本判别的标准:       ①都城 ②少数民族 ③地方行政(二)经济形势示意图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动——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过程(魏晋奠基;中唐开始;南宋完成;元明清南北差距扩大)切入点:①粮食产区:主要粮食产区南方增多并;②工商业与城市:南方工商业日益发达,工商业城市发展;③交通:南方水陆交通网络日益密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④人口分布:南方人口增多并超过北方,人口密度增加;⑤文化:南方教育(如书院)、人才(如进士)等增多;⑥地方行政区划:南方行政区划日益细致,数量增多;⑦赋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尤其江浙一带成为赋税重地;思考点:①经济重心南移与其他角度的关联、②经济发展与政局的关联(统一、分裂)、③地理环境(资源、交通等)影响经济发展、时代特征(三)战争示意图判断依据:①时间和战争地点  ②交战双方或军队名称  ③进军路线和方向  ④政权名称、都城中共根据地示意图判断依据:①政权名称、红都       ②根据地分布特点PART.04学后小练      1.(2021·湖南·10题)图2、图3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材料信息文字材料:“中国抗战时期战役”       地图材料分析:第二步,依据材料分析结论判断选项表述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局部抗战指的是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之间,材料所示都不是这期间,A项错误。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淞沪会战处于全面抗战初期,属于正面战场大型会战,百团大战处于全面抗战中期,属于敌后战场大型破袭性质战役,抗战初期以正面战场战斗为主,到中期转变为以敌后战场为主进行抗战,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转变,B项正确。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国共二次合作后就正式建立,C项错误。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由战略防御转向反攻实在抗战后期,1944年之后,D项错误。方法点拨:1.首要注意题干材料文字部分的内容信息,找出题干材料文字中提示的时间、空间信息,有了题干文字部分提供的时空的信息,就能帮助我们更精确的锁定和验证地图时空、事件;2.第二步,对地图中标注的地名要特别注意,这是地图会最直观提供的空间信息,通过地名,我们能很快锁定地图绘制的空间地域是哪,然后再结合地图的图示说明类的信息,判断地图提供的事件是什么,比如上题第二幅图,我们看到八路军的进攻箭头都指向铁路,这就说明战役是破袭战性质,由此就可以反应到这是百团大战,所以我们抓地图分析时,一定不能忽视地图图示中所隐含的重要信息;3.第三步,结合地图中的时间、空间信息去综合判断选项,地图类的试题重要的考查就是对地图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命题上选项多会围绕空间或时间设定,比如上题,A项就设置了局部抗战的时间陷阱。2.(2020年山东卷16题)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解析信息的提取图5①州界——北方线条密集;南方线条稀松②长江以南地区人口密度小③颜色深(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图6①颜色深(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南方较多;最深地方是今天江浙地区②省界——元朝设立行省图7①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南北都有,北方稍多②黄河中下游人口密度大③长江下游人口密度大答案图5: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5为东汉(永和五年)。(4分)图6: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6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4分)图7: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7为唐代(天宝元年)。(4分)(免责声明:本文根据《历史悦读分享》公众号整理,转发只为分享与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文中观点与本栏目无关。如涉侵权,联系立删!)